日历

2024 - 3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 2024 - 3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6-01-13

历史可以作证

F$E~7ZPM  
y[Ei@h;`_  
其实选择这本书来读,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为何这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阅读范围,按理说阅读就是为了吸取营养,有些人喜欢读偏门的书如社科书,当然也有些人喜欢文学类的书籍如小说,我喜欢读一些轻松点的书,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书,读起来一定得有相当大的知识储备,我自认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足。 U50128Ab  
杨联陞著的《国史探微》其实应该算是论文集。如果写过论文的都应该清楚,论文需要引经据典,而且又是对国史进行探寻,可见不仅对历史要了如指掌,对当时的国策、民生、经济,甚至政治都要进行佐证探寻,这样的论文每一篇都需要寻找多方资料进行支撑才能让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还有就是,对国史进行探究,还要对当时的语言环境进行了解,我们都学过古文,当时的文字简洁,但是寓意却很深,如果你不了解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你是无法读懂他们所写的文字的。特别是我们的文字简化以来,很多字都改变了原来的寓意,还有就是叙述的方式更自由,严谨性自然也就弱了很多。杨联陞是台湾人,生于1914年,也就是说出生在改朝换代的动荡年代,还好的是他一定还对旧体制有一些了解,再加上他的后期学习和生活经历,所以完成这本书也是情理之中。 V|,1+0EvP  
在百度词典中,杨联陞论学,以广义的中国经济史为中心,而旁及中国历史的各个角落。他的论著的精华多收入《中国制度史研究(英文)、《汉学散策》(英文)、《国学探微》及《杨连陞论文》。可能与他多年执教有关,他的论文大都选题新颖,辨析细微,既有现代社会科学的总体视野,又具历史考证的微观基础,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杨联陞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曾选修陶希圣中国社会史、陈寅恪隋唐史课程,在领域及取向上实追随陶希圣,而在方法及风格上则借鉴陈寅恪。不过很可惜的是,他四十多岁后患抑郁症,每一二年即发作一次,故虽寿至高年,但是后期论著自然不如从前。有诗曰:剑桥岁月未蹉跎,铁幕周郎可奈何。汉学西洋称警察,如公堪继伯希和。可见杨联陞在国史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 86, .4K.\f  
从书中的一些文章篇目就能看得出杨联陞的造诣。《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国史上的人质》、《二十四史名称试解》、《侈靡论》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史学探讨,就连我这个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读了他的论述,都收获颇丰。因为中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又是四大文明古国,可见中国的历史非常有探究价值,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也要以此为荣,以此为傲。 :U1)., } i  
这本书算是学术论著,所涉猎的典故非常多,有人说这是宏观下的微观考察,我觉得没错。从大处着手,从小处进行细解,自然会让你对中国历史的多面性,历朝历代对一些观点形成所起的作用,重新思考,再加上杨联陞详细的阐释,自然会让你茅塞顿开,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它可能不是你所喜欢的类型,但是一旦你捧起这本书,你就会从中受益,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5hk<=ypJ=  
合上这本书,还是满脑子的注解,毕竟引用的都是历朝历代的著作和对此观点的阐释,如果不是这样的注解,很多国史我们还是无法解读清楚的,即便引用了这些典著,也未必有最完美的结果。我要感谢杨联陞,更要感谢那些写书留史之人,因为他们的付出,才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研读历史,有机会读懂历史。 VG ^v T"a  


类别: 随笔 |  评论(0) |  浏览(6657)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