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干“保送生”的水分,最好还是不保送 8vD :Q
尽管教育部要求收紧“保送生”推荐名额,但全国“保送生”的总量仍然比较大。由于存在自我裁量甚至暗箱操作空间,一些特殊群体将“保送生”渠道异化成为子女升学“捷径”:南方一所高校相关领导向记者透露,该校梳理总结10年“保送生”情况时发现,绝大多数“保送生”为厅局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在中部某省的2014年“保送生”中,几名厅级领导干部的孩子赫然在列。(5月14日《北京晨报》) m/>+/m
“保送生”其实就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是学校里的出类拔萃的人才。在大多数人眼里,“保送生”是经得住比拼、经得住考验的。正常来说,对于“保送生”人们还是比较心服口服的,因为他们可真正称得上“学霸”、“学神”。 ^Zq$U4f
前几年,我就熟知一位“学霸”,学校准备保送他上北大,可这位学霸非得要参加高考,要用实力来证明自己是否真实学霸。最终还是考出了骄人的成绩,如愿上了北大。他的举动不仅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一致称赞,而且还受到了市长接见。 ;paGJ
可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也有不少“保送生”经不住推敲和考验的,他们拼得不是自己的真实力,而是靠拼爹妈、拼家庭背景的。不仅仅是在“保送生”这个环节上走捷径,就是在平常的学习中,他们享受的也是最优惠的教育教学资源,他们不是整天围着教师转,而是教师围着他们转。 \vL^ZVTn_
我想,学校教师为何如此器重这帮学生?一个不争事实,就是看中了其家长手中的权力。“保送生”的名额总归是有限的,干部子女占 “保送生”名额多了,普通百姓家子女得到“保送生”名额就少了。这不仅仅是个社会风气败坏的问题,而且也扰乱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规则。让真正优秀人才遭到埋没,让达官贵族子女滥竽充数,还给高校选拔人才蒙上了眼睛,对国家建设和发展都带了极为不利因素。 (K[s({u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拧干“保送生”的水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保送,让所有学生都站在同一起点上,参与考试、参加选拔,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展示成绩、展示能力,让权力干预沾不上边。只有这样才能彰显竞争中的公平正义,才能确保“金子”有自己发光的空间。 C-kJNz7C
wA+3c&/4
|
一共有 1 条评论